首先,刘燕老师从近期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争论引入,简要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“郎顾之争”事件。她指出,“郎顾之争”之中的三个层面“个案、问题、主义”不能混为一谈。
随后,刘老师就第一层面即个案问题展开论述,并引用秦晖老师的三层体系进行了剖析。结合“挺顾”、“反郎”、“挺郎”三派的观点,她指出,漩涡中的经济学家们将关注点从焦点转移至热点,抛开了事实,而法律人应回归个案。
之后,刘老师从争论之中的“七板斧”出发,详细介绍了郎咸平对科龙的批评,并进一步对科龙进行了净利润还原。通过比较海信与科龙,她指出,郎的指控与案件事实无关,量变与质变之间应有区分。
最后,与会教授车浩、邓峰等就国有资产流失、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法律角色等进行提问,刘老师也一一解答。教授们进一步就本案涉及的刑法、公司法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。至此,本次活动圆满结束。
本期学术沙龙中,刘燕老师从个案分析的角度分析了“郎顾之争”中涉及的法律问题。她指出,法律人看问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,辩论必须紧扣事实与逻辑,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种种讨论也应划清学术研究与公众批评的界线。本次沙龙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学术交流,有助于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地进一步加深对“郎顾之争”的理解。
(团委供稿)